工作時間
早9:00 - 晚18:00
周六日休息
發布日期:2020/6/12 15:19:46 訪問次數:2504
寶寶冬天養得好,注意合理進補,春天就會少生病,夏天就能竄得高。夏天如果順應季節,養育得法,冬天就能少生病。一年四季的兒童保健,其實是相輔相成、有連續性、有因果關系的。現在正值夏季,我們可以講講中醫“冬病夏治”的保健理念,臟腑稚嫩、體質虛寒的寶寶尤其適用。
冬天的病為何夏天能治?
冬天主陰,夏天主陽。冬病之所以能夏治,我們可以這樣理解:寶寶的身體相當于一個儲蓄陽氣的小銀行。在陽氣充足的夏天,先蓄滿能量,等到了秋天才比較容易收斂陽氣。寒冷的冬天做好養藏,寶寶就不至于那么體弱多病,因為體內還有陽氣的儲備。尤其像哮喘、咳嗽、呼吸道感染、虛人感冒、脾虛積食等兒童常見病,本就是由于寶寶陽氣弱、體質虛寒,加上秋冬外界環境陰盛陽衰導致的。冬病夏治,其實也符合中醫“治未病”的理念。
溫補陽氣的契機在夏天
大自然中的陽氣來自太陽散發的熱量,隨季節升、浮、降、沉循環。每年的長夏,進入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。天地在這個時節提供了最有利于人體補充陽氣的環境。為何寶寶的消化系統、呼吸系統在夏天陽氣充足的季節也常常犯病?就是因為人體的陽氣都發散到體表,體內的陽氣就容易虛。如果寶寶總是外出在太陽下跑跳,汗出得多了,陽氣也會隨之流瀉。即使動則生陽,但補的沒有流失的多,寶寶也會越來越虛弱。
所以,找到“向體內吹陽氣”的正確方法,才能真正夏補陽,冬少病。
夏日寶寶補陽:三伏貼、艾灸、暖寶寶
想要幫寶寶在夏天溫補陽氣,不能像冬天那樣大補。我們介紹過冬天如何吃羊肉補虛。但夏天脾胃是接納不了這種厚膩食補的,至于人參、鹿茸這種峻補之物,更不適合寶寶。最有效的方法,是在三伏天幫寶寶貼三伏貼。用灸的熱力,在相應的穴位上,打開人身穴道的門戶,經皮膚貼敷補入陽熱之藥,充盈陽氣,最為事半功倍。
除了三伏貼,現在可以著手去做的,是幫寶寶艾灸。如果覺得艾灸比較難,還有簡單點的方法,即睡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、后頸大椎穴位置貼暖寶寶。注意要隔著衣服貼,避免燙傷。
還有一種更天然的方法,就是曬太陽。早上9~10點、下午4~5點,太陽不太強烈、無風無雨的時候,帶寶寶出門曬曬后背、頭頂、腳丫。注意不要讓寶寶過于興奮、跑跳、大汗淋漓。
3種食物驅陰寒,把陽氣吃進小肚子
姜
冬吃蘿卜夏吃姜。從現在起,可以給寶寶吃點略辛溫的食物了。我們之前說過,夏天給寶寶炒菜,可以適量加些蔥姜蒜。注意選姜時老姜偏辣,下鍋炒菜的時候一定要放少量。嫩姜味道平和一些,可以在寶寶消化好時烹煮嫩姜炒牛肉,只吃牛肉不吃姜。給寶寶煮豆漿,蒸雞蛋羹,煮粥,也可以加姜溫補。
姜汁豆漿
材料:生姜片5g,黃豆50g。
做法:黃豆浸泡8小時,洗凈瀝干水分,倒入豆漿機、加入姜片,注入適量清水后打成豆漿;濾渣后即可用少量糖調味飲用。
功效:驅寒溫陽、開胃健脾、溫補氣血。
適用年齡:3歲以上寶寶可服。蠶豆病寶寶可服。
姜汁紅糖水
材料:生姜片5g,紅糖5g。
做法:材料入杯,開水泡10分鐘后,放溫,分次服用,1周1次。
功效:驅寒溫陽、開胃健脾、溫補氣血。
適用年齡:3歲以上寶寶可服。蠶豆病寶寶可服。
紅糖+紅棗+粥
寶寶著涼時,喝一碗紅糖水可以較快發汗驅寒。
注意紅糖相對燥,不是虛寒體質很明顯的寶寶,不建議經常喝。紅棗能補中益氣,養血安神。但不建議寶寶像大人那樣把紅棗當零食吃——會過補。紅棗搭配粥服用恰到好處。
粥也是夏天溫補的好食物。李時珍認為“粥極柔膩,與腸胃相得,最為飲食之妙訣也”。但寶寶也不宜餐餐吃粥,容易消化不良。隔幾天一食,不僅好消化,更能較好融合各類食材,比較好地健脾、溫補。
糯米紅棗紅糖粥
材料:糯米30g,去核紅棗2枚。
做法:糯米、紅棗下鍋,加約5碗水,大火燒開后轉文火煎煮1小時,放入紅糖調味后分次服用。
功效:補中益氣,健脾養胃。
適用年齡:3歲以上寶寶無病痛、消化好時食用。
預防冬季常犯的呼吸系統疾病,還可以吃白果山藥紅糖粥。
白果山藥紅糖粥
材料:白果5個,山藥20g,紅糖5g,大米30g
做法:白果去殼去膜,清水浸泡30分鐘;材料下鍋,加約3碗水,大火燒開后轉文火煎煮1小時,放入紅糖調味后分次服用,只吃粥水,不吃渣。
功效:補中益氣,消暑祛濕,健脾斂肺。
適用年齡:3歲以上寶寶無病痛、消化好時食用。
寶寶有熱,先清熱后補陽
無論是艾灸還是溫補陽氣的食療方,即使再溫和,也是偏溫、偏燥的。寶寶如果有熱證,就不適合用這些方法補陽氣了,要先對證清熱。
可以這樣快速判斷:有熱證的寶寶,常有草莓舌+手心發熱的癥狀。
如果寶寶常常想喝水,還愛喝冰水,有嘴唇干燥、皮膚干燥等缺水表現,多是出汗過多、陰津匱乏導致的熱。要補津液。
如果寶寶有口氣,大便、睡眠不正常,多是積食過久導致的熱,要清積食。
如果寶寶表面有熱,但肚子、腳丫冰冰涼,還常腹瀉,多是上熱下寒或外熱內寒,調理起來比較復雜,建議按醫生指導調理。
等熱證消了,再幫寶寶溫補陽氣。感冒、發燒、消化不良等小病小痛時,不能溫補。
資料來源: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
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。
上一文章:人乳低聚糖研究進展(王艷艷,彭詠梅)
下一文章:復工通知